如果说,刘慈欣的《三体》是我国科幻作品的里程碑之作。
那么,阿西莫夫的《基地》堪称全球科幻界的开山鼻祖。
1966年,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为其颁发了一个含金量特别高的奖项: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
可以说,《基地》系列小说颠覆了人类的认知,帮助整整一代人重塑了科学观。
也正因此,对于《基地》的改编一直是个难题。
IP够大,名声够响,内容够震撼,单是还原就已经可预料到经费的燃烧…
于是《基地》辗转多家,最终由土豪Apple TV+流媒体拿下,豪掷万金改编成美剧,单集成本更是直接超越了《权游》后期...
但遗憾的是,这部剧上线后就是骂声一片...
现在第三季来了,今天院长就来讲讲它——
《基地》第三季
Foundation
不过目前来看,该剧有低开高走的趋势,第二季的IMDb单集评分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9分...
喜欢科幻小说的剧迷,一定听过或看过这部作品。
简单来讲,《基地》的故事发生在未来的银河帝国,全银河系繁荣了近一万两千年。
首都川陀星球表面上依旧强盛稳固,但内部早已露出衰败迹象。
只有数学家哈里·谢顿看到了帝国将倾的端倪,他创立了一门结合数学和历史的大师级学问「心理史学」,利用海量人类行为数据预测宏观未来走势。
根据谢顿的推演,银河帝国将在五百年内不可避免地崩溃,紧随其后的将是长达三万年的黑暗动荡,无数星球陷入无政府的蒙昧时代。
这个惊人的预言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帝国当局随机逮捕了他...
在随后的审判中,哈里·谢顿当庭披露了自己的预言和计划,语惊四座。
他提出一个宏伟而看似无害的方案:召集帝国各领域顶尖学者编纂一部囊括全部人类知识的《银河百科全书》,以保存文明的火种,减轻帝国灭亡后的冲击。
为了安抚帝国,他声称自己并无他想,此计划纯为学术与人类福祉。
帝国的公共安全委员会相信了他的说辞,同意将谢顿及其科研团队流放到银河边缘偏远的小行星端点星,在那里成立「银河百科全书第一基地」以继续他们的计划。
就这样,谢顿实际上一手促成了帝国政府对他基地计划的官方许可:在表面编纂百科全书的幌子下,他暗中开始部署一个庞大的历史筹划工程...
谢顿秘密建立了两座基地以实施他的宏图:一个位于银河边陲的端点星,充当艺术与科学的避风港,另一个则选址于传说中群星的尽头,隐秘运作。
他希望通过这两支基地力量,将黑暗时期从三万年大幅缩短为一千年,最终催生新的第二银河帝国...
不过谢顿也深知心理史学的局限:它只擅长预测大群体行为,对单一人物的变数无能为力 。
因此,他在计划中预留了后手,由另一支隐秘的第二基地负责在幕后监控和纠正整个计划,弥补不可测因素带来的偏差...
不得不说,《基地》的背景设定堪称恢弘。
而剧版的制作也是下了血本...
但前两季之所以被很多观众吐槽,说到底,根源就是:
魔改,魔得太离谱了!
魔改之一:原版的银河帝国只有一位君主,那便是克里昂二世。
他在原著中的形象就是体弱多病且疑心重,偏爱宠臣的一位皇帝。
但是,在剧版却莫名变成了三位皇帝,分别是白昼、黄昏与黎明。
他们三位一脉相承,都是克里昂一世的克隆人。
掌权的是白昼(克里昂十二世);
黄昏(克里昂十一世)年老,负责提供意见;
而黎明(克里昂十三世)则是被培养的对象。
魔改之二:原著中的盖尔是一位来自偏远星球的青年白人男性数学家,此前并不是小说的主角,也就算一个“工具人”吧。
但是,在剧版却变成了关键人物,还被改成了一名天才的黑人女性数学家。
在她的母星,凡是学霸都会被处死,所以聪明又擅长数学的她成为人们的眼中钉。
幸运的是,她破解了一个著名数学猜想,被银河帝国的谢顿发现,并邀请她去做自己的助手。
而她的存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后续整个故事走向。
原本把这个角色抬高并不至于令人反感,但无语的是又给她加了一段感情戏,对象就是谢顿的养子。
两个人的爱情线真心加的毫无意义,可能是像效仿《权游》整点尺度,但又遮遮掩掩,玩起了纯爱戏码,很难不让人吐槽……
魔改之三:原著中最重要的人物应该是谢顿教授。
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数学家,曾经担任川陀大学数学系主任,是克里昂一世皇帝的御前首相,川陀大学心理史学系荣誉教授,心理史学研究计划主持人、银河百科全书执行编辑。
也是他预测出:川陀将被摧毁,帝国将灭亡。
正因为他的预言,人人自危,皇帝与贵族认为他是故意影响社会稳定,便想找人破除他的预言,而那个人就是盖尔。
谢顿自知一定会被处死,便先帝国一步联系到了盖尔,想让她证明自己的预测没有错。
之后两个人都要被发往边缘星球,也是后来基地所在地。
剧情发展到这里还没什么大bug,但是后来谢顿教授居然被养子刀了…
虽然这也是他计划的一环,可是他为养子准备的逃生渠道也输给了爱情,盖尔接棒逃了出去,并被冰封了起来。
谢顿的死成为最大争议点,而且后期把他塑造成为了一个PUA大师,那些鼓舞士气的话怎么看都像在给人洗脑,看着也怪怪的。
魔改之四:伊图·丹莫刺尔,又名,机・丹尼尔・奥利瓦,原著中的他是一位男性机器人,且是银河帝国的幕后大BOSS。
运筹帷幄的他不仅安排人员保护谢顿,准许其秘密研究心理史学,推动谢顿担任帝国首相,还给谢顿制造机器人老婆铎丝,人机恋不知虐哭了多少粉。
可是到了剧版,机器人却成为了一位女管家…
咱就是说,不排斥你改性别,最起码别一遇到女性就让她当管家婆好不?
明明是个有胆有识有城府又深藏不露的牛人,结果剧版变成了个纯纯工具人,反转的也很突兀,完全为了推动剧情。
被魔改过的《基地》让广大书粉又爱又恨,恨的是它篡改内核,把恢弘的大格局变成小家子气的勾心斗角,爱的是它大制作下精美的画面,一边养眼一边吐槽。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第一季末尾,黎明皇帝发现了自己的异常,进而爆出克隆人的基因缺陷。
为此,第二季的白昼决定结婚,养育真正的下一代。
而这一举动无疑会遭到黄昏和黎明的反对,多年来流传下的克隆继位不仅是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更是为了让帝国牢牢把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三位皇帝之间间生嫌隙,坊间对于他们是克隆人的非议也越来越多,这就涉及到了宗教相关,认为他们是没有灵魂的,这也给帝国统治的崩塌添了一把火。
与此同时,盖尔与和自己同岁的女儿相认,在第二季还有一条「母女线」。
而基地的繁荣也引起了多方警惕,并遭遇攻击,在这个关键时刻,盖尔女儿塞佛带着众人奋起抵抗,保卫了基地,并成为唯一一个度过两次谢顿危机的英雄级人物……
最后想说的是,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之所以被誉为科幻史上的不朽经典,不仅在于其跌宕起伏的情节,还因为作品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对历史兴替的隐喻性描绘。
首先,这部系列的灵感直接来源于现实历史的启迪。
阿西莫夫曾在自传中坦言,《基地》系列的创意始于他阅读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时的奇想。正如罗马帝国曾历经繁盛而终归覆灭,小说中的银河帝国无疑对应着罗马的影子;
而银河的黑暗时代则影射了罗马垮台后欧洲的漫长中世纪动荡。
更有趣的是,阿西莫夫把第一基地安置在银河边缘的无人星球,这恰似历史上远离文明中心的爱尔兰在罗马崩溃后担当文明避难所的角色。
爱尔兰的僧侣保存了大量典籍文化,最终助力欧洲文明复兴。
同样地,端点星的基地学者们守护知识火种,使得银河文明有机会东山再起。
这些对应关系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历史隐喻,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厚重感和真实感...
目前《基地 S3》已经更新了一集,喜欢这个类型的剧迷可以去下载看看。
股票配资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