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消息报》近日爆出猛料:俄海军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可能被当成废铁出售,理由是维修成本太高、技术事故频发。 这艘服役30年的老舰,过去8年大修耗资超10亿美元,却接连遭遇船坞沉没砸穿甲板、舰体火灾等事故,至今未能重返大洋。 俄媒直言,它已成为“维修负担”的代名词。
但俄罗斯科学院军事专家伊利亚·克拉姆尼克急了:“没有航母,俄罗斯海军算什么大国海军? ”他主张立刻停修旧舰,转而建造新航母,哪怕小一点也行。 更惊人的是,他公开呼吁:舰载机别折腾自研了,直接找中国买! 歼-35隐身战斗机和空警-600预警机,被列为最优选项。
为什么俄专家会提出如此“离经叛道”的建议? 技术现实摆在眼前。 俄罗斯自研的苏-75隐形战机至今只有陆基原型机,舰载版遥遥无期;而老旧的苏-33早已停产,米格-29KR性能落伍。 反观中国的歼-35已定型量产,空警-600更是填补了俄航母编队缺乏固定翼预警机的致命短板。 克拉姆尼克算过账:歼-35体型紧凑,适合小型航母;空警-600的氮化镓雷达和空中加油能力,性能对标美军E-2D,远超俄罗斯现有技术。
但俄罗斯真的会放下身段向中国采购吗? 军事博主@青苔寻觅者一针见血:“这触及了俄罗斯两大禁区——军工集团利益和国家自尊心。 ”俄海军退役少将米哈伊尔·切克马索夫坦言:现在俄军预算的优先保障俄乌战场,“连航母舰员都被抽去组步兵营填战线了,哪有钱买新飞机? ”
歼-35搭载的中国自研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高速数据链,与俄军现役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完全“语言不通”。 若强行采购,要么改用俄制发动机(牺牲性能),要么全面升级俄航母指挥系统(成本翻倍)。 俄媒《消息报》也承认:中国装备是技术最优解,但俄罗斯的微电子产业链打通数据链都困难,“买飞机容易,融入作战体系难如登天”。
最优解决方案早已摆在桌上:把“库兹涅佐夫”号拖到大连造船厂改装,同步引进歼-35和空警-600,由中方培训并整合体系。 这样既能省钱,又能快速形成战斗力。 但俄罗斯《观点报》哀叹:“让昔日徒弟全面改造自己的航母? 莫斯科宁可把它改成主题公园! ”
这种执念背后是苏联海权梦的残影。 俄海军内部至今分裂:前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瓦基扬茨称“航母是昂贵的铁棺材”,而更多军官坚持“没有航母就不是远洋海军”。 现实却是,普京签署的《2030年前海军政策》要求两大舰队各配一支航母部队,但俄乌冲突持续消耗军费,新航母计划沦为纸上蓝图。
如今西太平洋的演习暴露了俄海军的尴尬。 当中国双航母编队携40万吨舰艇前出关岛时,俄太平洋舰队只能以核潜艇为主力撑场,水面舰艇仅靠光荣级巡洋舰苦撑门面。 网友戏谑:“昔日能造航母的俄罗斯,如今连维修都要看中国脸色——‘舰运即国运’,莫过如此。 ”
军迷圈热议的焦点在于:若俄罗斯最终选择“空潜快”近岸防御路线,是否意味着全球海权格局彻底洗牌? 而歼-35和空警-600的“出海机会”,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俄国内部争论的牺牲品。
股票配资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