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在雅鲁藏布江建水电站,是中国之幸,也是印度之幸,再也不用担心上游强降雨引发下游洪灾了。
全球能源格局越来越复杂,石油、天然气价格时涨时跌,不少国家都在抢着发展绿色能源,而水电作为技术最成熟的清洁能源,早就成了“香饽饽”。中国在这方面早就有了成功经验——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不仅每年能发882亿度电,还拦住了长江流域多次洪峰,让下游亿万百姓少受洪涝之苦。现在,中国又有一个“超级水电工程”要登场了。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林芝举行,这一开工仪式,无疑是向全球各国,尤其是周边各国发出通告。这个消息一出来,国内外都炸开了锅。
要知道,这个工程可不是小项目,预计投资1.2万亿元,比三峡工程的2485亿元造价高出近5倍,是中国史上最贵的水电站。但它的价值也配得上这个投入——年发电量能达到3000亿度,相当于1.5亿吨石油的能量。这是什么概念?中国所有燃油车一年消耗的石油也就1.2亿吨,也就是说,这一个水电站发的电,差不多能让全国油车“零排放”运行。
其实在雅鲁藏布江建水电站的想法,中国早有规划。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水量最大的高原河流,特别是下游的大拐弯处,水流落差极大,水电资源藏量占全国的1/10还多。但之前这个计划一直没推进,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印度的感受。作为上游国家,中国一直把“友好邻居”放在心上,印度当时说担心“影响下游水流”,我们就暂时把计划搁了下来,想着等双方沟通更顺畅了再说。
可这几年情况不一样了。印度自己把“河流当武器”的操作,让大家看清了它的真实想法。就说今年,印度和巴基斯坦闹矛盾,直接宣布退出《印度河流域水资源条约》。要知道印度河虽然名字带“印度”,却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线”,70%的农业灌溉和一半人口的用水都靠它。
印度退出条约后,旱季就把水拦住,让巴基斯坦农田干裂;雨季又突然开闸泄洪,让下游村庄被淹。这种操作不是第一次了,上世纪70年代,印度在法拉卡水坝截流,直接让下游孟加拉国的河水少了60%,粮食减产180万吨,老百姓连喝水都成问题。
印度用河流当武器对付邻国时,可没考虑过“上游责任”,现在轮到自己成下游了,却对中国的水电站指手画脚。其实早几年,印度就多次放话“反对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建水电站”,理由是“担心影响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流”——雅鲁藏布江流出中国后,在印度境内叫布拉马普特拉河,是印度东北部的主要水源。
但中国从来没像印度那样想过“控水”,外交部早就明确说过:“中方对跨境河流开发一贯负责任,兼顾上下游利益。”这次开工前,相关部门也多次表态:水电站主要用于发电,会通过科学调度让下游水流更稳定。
为什么中国现在一定要建这个水电站?核心是为了能源安全。中国每年要进口5亿吨石油,万一国际供应链出点问题,能源供应就可能受影响。而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每年发的3000亿度电,相当于1.5亿吨石油,能顶替全国1/3的石油进口量。更重要的是,水电是零排放能源,这3000亿度电要是换成火电,得烧1亿吨标准煤,会排放2.6亿吨二氧化碳。现在中国正全力推进“双碳”目标,这个水电站简直是“及时雨”。
而且这个工程对西藏发展也是大好事。西藏之前电力供应主要靠火电和小水电,稳定性不够,冬天还容易缺电。等水电站建成,不仅能满足西藏的用电需求,还能通过“西电东送”把电送到东部省份。要知道东部工业发达,用电需求大,之前得从西北调煤发电,现在用上清洁水电,既省钱又环保。更关键的是,建水电站要修公路、架桥梁,还得建配套的生活设施,这能带动西藏当地的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让老百姓的日子更红火。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么大的工程会不会破坏生态?其实中国在高原水电建设上早有经验。雅鲁藏布江上游的藏木水电站,2014年建成后,专门留了鱼道让鱼类洄游,还在周边种了上万棵树,现在库区成了鸟类的栖息地。这次的下游水电工程,从规划阶段就考虑了生态保护,会避开自然保护区,还会建水土保持设施,不会像有些国家那样“为了发电不管生态”。
再说说印度最关心的“水流问题”。其实印度专家自己算过,雅鲁藏布江出境的水量只占布拉马普特拉河总水量的19%,大部分水是印度境内支流补充的。而且水电站不是“截流坝”,是“发电坝”——水流进来推动发电机转一圈,还是会流向下游,只是流速更稳定了。
以前雅鲁藏布江遇到暴雨,下游水流突然暴涨,印度东北部经常闹洪水;旱季时水流又变少,农田灌溉不够。水电站建成后,能在雨季把多余的水存起来,旱季再慢慢放,反而能帮印度调节水量,减少洪涝和干旱。
印度之前反对得厉害,现在为啥没那么强硬了?
一方面是中国的态度很明确:这是中国内政,而且会负责任地开发;另一方面,印度自己也需要稳定的水源。印度东北部农业靠布拉马普特拉河灌溉,但每年雨季都被洪水淹,旱季又缺水,他们其实也希望上游能帮忙调水。再说中国现在的工程技术摆在这儿,建水电站用的是全封闭施工,不会破坏河流生态,印度就算反对也没道理。
从长远看,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不只是一个能源工程,更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里程碑”。它证明中国有能力在高原建超级工程,也愿意用技术帮助邻国改善水环境。等20多年后工程建成,我们会看到:西藏的山更绿、水更清,东部的工厂用着清洁水电,印度东北部的农民再也不用怕旱涝灾害。这才是大国工程该有的样子——既利国,又利民,还能兼顾邻里。
当然,这么大的工程建设起来肯定不容易,高原地质复杂,得克服缺氧、冻土等难题,还得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但中国在基建领域从来不怕挑战,从三峡到港珠澳大桥,再到现在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每一个工程都是靠无数工程师和建设者一步步干出来的。相信等它建成那天,全世界都会看到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实力和担当。
股票配资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