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前言:
今年6月,开始跟随帅帅师傅“入世”(他们是新晋的“最美顺德人”,为城市散发正能量丨走进墨脱的第一位麻醉医生——北滘医院廖海湃)学习颊针,但起初学得并不认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6月23日,师傅让我准备一个课件,这才真正开始看书、查资料。看书时,颇感吃力,只能边学边查边整理这篇笔记,最终整理出课件。师傅指出课件中定位不够准确。今日,下早班去跟师傅的班,不料遇到考试,结果自然让师傅头大……
“老老实实把字面上的定位先学会!”这份笔记是我啃读王永洲教授《颊针疗法》及AI,网络资料的学习整理,仅用于个人巩固和学习。 笔记聚焦王永洲教授颊针体系中16个标准穴位(CA1-CA16),梳理了每个穴位的骨性定位、触诊要点和主治范围,核心理论与穴位体系均源自《颊针疗法》原著,非本人独创。 ‼️ 重要说明✅ 非原创声明:所有核心内容归属王永洲教授及《颊针疗法》,笔记仅为个人学习梳理,绝非原创研究。✅ 非医疗指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颊针操作需由合格医师进行,不可替代专业培训或临床指导。✅ 免责提醒:笔记可能存在理解偏差,读者请以权威资料为准,本人不对依据本文的操作承担责任。✅ 图片说明:文中示意图来源于网络,仅辅助理解,非精准图谱。如涉版权,联系即删。 📚 参考资料王永洲. 《颊针疗法》. 感恩师授,学无止境,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颊针疗法是一种微针疗法,将微针通过套管支撑,用手指迅速拍入面颊部的相应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王永洲教授基于多年研究提出:面颊部存在涵盖人体的全息微缩系统,可通过对该区域的精准针刺实现全身疾病的防治。其理论体系以生物全息理论、大三焦理论、心身理论为核心,融合中西医学及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构建而成。具有“取穴标准、靶点明确,操作简单,治疗广泛”的特点。 ……图片
图片
颊针16核心穴位定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CA1~4.头与三焦
头穴(CA-1)
- 骨性标志:颧弓中点上缘向上1寸。
- 触诊要点:颧弓中点上缘垂直上移1寸,避开颞肌脂肪层。
- 主治:头部及颅脑相关病症,如头痛(巅顶痛、偏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颅脑损伤后遗症等。
2. 上焦穴(CA-2)
- 骨性标志:下颌骨冠突后方与颧弓下缘交叉处。
- 触诊要点:张口时耳前触到冠突滑动,闭口后其后方与颧弓下缘交点。
- 主治:上焦(心肺)病症,如胸闷、心悸、咳嗽、气喘、肩背部酸胀(上背部对应区)等。
3. 中焦穴(CA-3)
- 骨性标志:上焦穴(CA-2)与下焦穴(CA-4)连线中点。
- 触诊要点:先定CA-2和CA-4,取连线中点。
- 主治:中焦(脾胃)病症,如胃脘痛、腹胀、嗳气、消化不良、腹痛(脐周)、腰背中部酸痛等。
4. 下焦穴(CA-4)
- 骨性标志:下颌内角前缘处。
- 触诊要点:下颌角内侧深部触到骨性突起前缘。
- 主治:下焦(肾、盆腔)病症,如腰骶痛、盆腔炎、痛经、尿频、下肢凉麻、小腹坠胀等。
图片
CA5~8 脊柱穴
5. 颈穴(CA-5)- 骨性标志:颧弓根上缘处。- 触诊要点:耳屏前颧弓根部上缘,骨性边缘明确。- 主治:颈部病症,如颈椎病(颈痛、僵硬)、落枕、颈源性头痛、颈部活动受限、上肢麻木(颈神经受压相关)等。针刺后患者多自觉颈部放松,留针20-30分钟,可配合颈部缓慢活动。6. 背穴(CA-6)- 骨性标志:颧弓根下缘颞颌关节下。- 触诊要点:颞颌关节下方与颧弓根下缘交点。- 主治:上背部及肩胛病症,如背痛(T1-T7区域)、肩胛痛、肩周炎(肩背部牵涉痛)、菱形肌劳损等。针刺后可嘱患者活动背部,留针20分钟,酸胀感明显时疗效更佳。7. 腰穴(CA-7)- 骨性标志:背穴(CA-6)与骶穴(CA-8)连线中点。- 触诊要点:CA-6与CA-8连线中点,位于面颊中部偏下。- 主治:腰背部病症,如腰痛(L1-L5区域)、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痛为主)、腰部活动受限等。留针期间可配合腰部轻柔活动,增强针感传导。8. 骶穴(CA-8)- 骨性标志:下颌角前上0.5寸。- 触诊要点:下颌角前上0.5寸,贴近下颌骨升支骨面。- 主治:腰骶及盆腔病症,如骶髂关节炎、腰骶痛(L5-S1区域)、尾骨痛、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等。针刺后患者多自觉腰骶部温热感,留针20分钟。
图片
图片
9. 肩穴(CA-9)- 骨性标志:颞颧缝中点处。
- 触诊要点:颧骨与颞骨交界处骨缝中点。
- 主治:肩关节及上肢近端病症,如肩周炎、肩峰下滑囊炎、肩痛(活动受限)、三角肌劳损等。
- 针刺时可嘱患者缓慢活动肩关节,留针20-30分钟。
10. 肘穴(CA-10)
- 骨性标志:眼外眦与颧骨最下端连线中点。
- 触诊要点:眼外眦与颧骨最低点连线中点,贴近颧骨体。
- 主治:肘部及前臂病症,如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肘关节炎、前臂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等。
- 留针期间可做肘部屈伸动作,增强局部针感。
图片
11. 腕穴(CA-11)
- 骨性标志:鼻孔下缘引水平线与鼻唇沟交点处。
- 触诊要点:鼻孔下缘水平线与鼻唇沟交点,靠近鼻翼外侧。
- 主治:腕关节及前臂远端病症,如腕关节炎、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部扭伤、手腕麻木等。
12. 手穴(CA-12)
- 骨性标志:鼻孔下缘中点与上唇线连线的中点。
- 触诊要点:鼻孔下缘中点与上唇线连线中点,近口角外侧。
- 主治:手部及手指病症,如手指麻木、腱鞘炎(屈指肌腱)、手部扭伤、类风湿关节炎(手指关节痛)等。
- 针刺后可活动手指促进气血流通。
📝 下肢穴图片
13. 髋穴(CA-13)
- 骨性标志:咬肌粗隆,下颌角前上1寸。
- 触诊要点:下颌角前上1寸,咬肌附着处骨面。
- 主治:髋关节及骨盆病症,如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早期疼痛)、髋关节扭伤、骨盆倾斜相关疼痛等。
- 用法:针刺时可配合髋关节轻微旋转活动。
14. 膝穴(CA-14)
- 骨性标志:下颌角与承浆穴连线中点处。
- 触诊要点:下颌角与承浆穴连线中点,贴近下颌骨体下缘。
- 主治:膝关节病症,如膝关节炎、膝关节扭伤、半月板损伤(疼痛为主)、髌骨软化症等。
- 留针期间可做膝关节屈伸动作,增强针感传导。
图片
15. 踝穴(CA-15)
- 骨性标志:膝穴(CA-14)与承浆穴连线靠人体中线1/3处。
- 触诊要点:CA-14与承浆穴3线近中线1/3处,靠近下颌骨下缘。
- 主治:踝关节及足部近端病症,如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跟腱炎(牵涉痛)、足踝麻木等。
针刺后可活动踝关节促进恢复。
16. 足穴(CA-16)
- 骨性标志:承浆穴旁0.5寸处。
- 触诊要点:承浆穴外侧0.5寸,贴近下颌骨下缘软组织。
- 主治:足部及趾部病症,如足痛、跖痛症、趾关节炎、足部扭伤、足跟痛等。
[参考资料:王永洲《颊针疗法》,指导 入世:(你的“痛”,我们懂!我院疼痛门诊开诊啦) 感恩所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